中国法院新闻讯(王罗娟)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则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座堡垒,关系着当事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近年来,拜城县人民法院以执行工作良性循环为目标,坚持依法、规范、文明、公正、高效、廉洁、安全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高效破解执行难题,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人说,执行工作是刀尖上的舞蹈,以此来形容执行中的困难重重,“执行难”问题也被社会公众所热议。近年来,该院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全力攻克执行难问题。
在内部,该院注重内挖潜力,完善机制,构建起大执行强执行格局。
第一,党组重视,健全制度,始终不放松对执行工作的领导。该院党组对执行工作和执行队伍建设每个月都有明晰的计划和要求,院长办公会议定期分析执行工作情况,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分管执行工作的党组书记、执行庭长经常到执行一线,针对执行工作实地了解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对每月的执行绩效数据以及在全地区法院的排名,都认真全面进行分析,找准差距;及时处理执行信访案件,院领导参与制定重大案件的执行方案,重要及敏感案件亲自带队执行,涉及面广、事关社会稳定的典型案件,亲自协调处理。
第二,规范行为,严格管理。该院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接受当事人的监督,加大力度,讲求实效。个案执行中,在加强思想疏导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措施和手段,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提取被执行人收入,以及搜查、曝光等执行方法,对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妨害执行的案外人依法进行司法拘留和罚款,做到措施穷尽,方法穷尽。涉及农民工工资、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赡养费、抚养费等民生类案件优先执行。
在外部,该院注重外借助力,健全网络,利用社会资源化解执行困难。
该院在调整充实执行力量,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执行方法艺术,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积极汇报协调,有效借助党委、政府、人大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营造有利执行的社会氛围。
一是党委关心,政府支持。县委成立了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该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副组长,检察、公安、司法、财政、民政、纪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析法院执行工作状况,统一协调重大案件的执行,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各个单位和部门相互协调合作,提高了干警对执行工作的积极性,减轻了执行压力。
二是人大监督,政协帮助。县大常委会把法院执行工作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地区人大多次视察和专题审议该院执行工作,形成了多指导意见和建议,促成了该院执行救助基金的设立。辖区重大案件的执行,该院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面协助做当事人的工作,利用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威望妥善化解易激化的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借助力量,加强联络。为有效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的问题,该院建立了执行工作联络员制度,设定四项职责、提供信息、促成和解、法律宣传、防范和化解执行冲突。
四是及时救助,缓解矛盾。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在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建立了司法救助制度,用以救助因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造成申请人极度贫困,易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交通事故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等案件,使多名生活特困的执行案件申请人得到了执行司法救助,解决了其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使这些生活无着的弱势、特困群体,充分体验到和谐社会党和政府带给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