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广西谱写民族团结赞歌

发布时间:2021-08-31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广西谱写民族团结赞歌

  新华社南宁8月30日电 题:“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广西谱写民族团结赞歌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农冠斌

  清晨,88岁的侯正荣和往常一样生火支锅打起油茶,山里特有的古树茶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由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同住一栋房、共吃“大锅饭”的习惯一直没变,房中悬挂着的刺绣画上,“家和万事兴”5个大字十分醒目。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880.8万,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成分。在这里,和侯正荣家类似的多民族家庭“比比皆是”,这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情旋律是如何写就的?

这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城风貌(2020年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从互不通婚到“美美与共”

  虽然广西民族融合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民族地位不平等,一些少数民族之间不通婚甚至不相往来。

  80多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广西大瑶山开展社会调查,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天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属于山主瑶,过山瑶不准打捕。甚至在山主瑶村寨的路上,过山瑶都不敢昂首阔步而过。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广西逐渐建立起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特殊的石牌——1951年8月,大瑶山5个瑶族支系的代表协商一致,按传统的石牌制形式,饮血酒立誓,将共同制定的“大瑶山团结公约”刻碑竖立,信守不渝。

  如今的八桂大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发展上都享有平等权利,多民族“联姻家庭”比比皆是。

  “一个都不能少”夯实团结基础

  2019年9月,10多名干部和村民走进大山,用一张竹制的躺椅轮流将91岁的毛南族老人谭运日抬出大山,搬进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新房,这是老人50多年来第一次下山。

 

黎治明(后)一家从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吧哈村自己家里出来,准备搬往新家(2018年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由于多方面原因,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是贫困地区。广西结合各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资源禀赋,进行针对性扶持。

  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的白裤瑶群众曾长期生活在深山中,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当地建设“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集中安置点,安置白裤瑶群众约1.35万人。

  搬迁后,不仅群众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白裤瑶民俗文化也得到很好保护和传承。当地还利用白裤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许多搬迁户参与民俗展演等,以多种要素入股分红,实现在家门口创收。

在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移民安置点,村民黎治明(右)一家走出新家家门(2020年8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经过持续奋战,广西376.5万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个贫困自治县全部摘帽。

  “如果说地位的平等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面貌方面的巨变则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说。

这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安兰村新建的水柜(2020年7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尊重与包容的“共同体”

  爸爸汉族、妈妈壮族、儿媳妇仫佬族,何明星家的餐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口味,有壮族的糍粑、粽子,也有仫佬族的冷食、白汆。

  何明星所在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有7个民族,村民讲11种方言。各民族群众互相尊重彼此民族习惯,还设立了一个共同的节日——“平安节”。“老人们讲,我们各族既然团聚在了这里,就像一家人一样,那就定一个共同的节日,祝愿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们平安。”何明星说。

  近年来,广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并在尊重和包容中呵护和建设共同的家园。

  “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爱广西,我爱中国”……走进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的“民族之家”,墙壁上少数民族同胞的书法作品非常醒目。这个社区居住着壮、维吾尔、满、瑶等20个民族的群众。社区党委书记谢华娟说,社区通过解决少数民族同胞“急难愁盼”问题、举办各种节日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从家庭、村屯到社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蔚然成风。“这正是广西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班忠柏说。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城北安置区外新的学校(2020年5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车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小朋友在玩耍(2020年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